粉末電導率測試儀 電壓表∶測量精度士0.1 mV,可測量試樣兩端的電壓降。試樣筒內徑 16.0 mm~16.3 mm。 干燥箱溫度可以控制在0 ℃~300 ℃,控溫精度士5 ℃,帶鼓風。 試樣采取和制備焦炭按照 GB/T 1997 規定進行,其他可參照執行。 試樣經縮分后將其中1 kg 試樣置于鼓風干燥箱內,在 150 ℃±10 ℃干燥 2 h。再破碎至小于 1mm,縮分出 80 g~100 g,其余試樣用于保存。 將縮分出的試樣經過3次至 4次破碎使其全部通過0.5 mm 的方孔標準篩,取粒度 0.315 mm~ 0.500 mm之間的試樣(也可選用根據產品標準或供需雙方約定的粒度區間,但報告中需注明粒度區間),制備好的試樣不少于 30g混合均勻,貯存在干燥器中備用。 試驗步驟稱取試樣稱取3.3g試樣,為保證試樣高度在 15 mm~17 mm 之間,必要時可調整試樣量。 測定將試樣筒底和壓頭短接,然后施加3.9 MPa±0.03 MPa的壓力,連好電線并接通電源。調整穩壓電源電流,使通過線路的電流為 500 mA士0.1 mA,然后測量線路的電壓降V。(該讀數應小于1 mV,否則需調整儀器),測定兩次取平均值。 在試樣筒中加入試樣,震實并使試樣上表面平整后將試樣筒置于試驗機內,然后施加3.9 MPa±0.03 MPa的壓力,測量樣品高度h,連好電線并接通電源,調整穩壓電源電流,使通過試料的電流為500mA士0.1mA,然后測量試樣的電壓降。 測定次數獨立地進行兩次測定,每次測定均使用未測試過的新試樣,取其平均值。 檢測時間當試樣通過電流開始 3min 內應檢測完畢,超時結果做廢。 粉末電導率測試儀結果計算 按式(1)計算粉末電阻率∶ 式中∶-—粉末電阻率,單位為微歐米(μΩ·m); S——試樣筒內橫截面積,單位為平方毫米(mm2); V ——試樣與線路電壓降,單位為毫伏(mV); V。--—線路電壓降,單位為毫伏(mV); I —電流,單位為安培(mA); h——試樣顆粒柱的高度,單位為毫米(mm)。 檢驗結果為兩次測定值的算術平均值,保留整數。數值修約按 GB/T 8170 的修約比較法規定進行。 精密度重復性在重復性條件下,大于300μ·m 的樣品兩次測定結果的差值不大于5%,小于 300μn·m 的樣品兩次測定結果的相對偏差不大于 8%。 再現性在再現性條件下,大于300μΩ·m 的樣晶兩次測定結果的差值不大于8%,小于300 μA·m 的樣品兩次測定結果的相對偏差不大于 10%。 
粉末電阻率測試儀的標準操作流程及關鍵注意事項 一、測試前準備 樣品處理 粉末需充分干燥并混合均勻,避免結塊或雜質干擾。 稱取適量樣品(通常1-3g),使用壓片機預壓成片狀(若需壓實測試)49。 設備檢查 確認測試儀已完成短路清零(如鱷魚夾咬合后R值顯示0.000mΩ±0.002mΩ)8。 檢查電極接觸面清潔,避免氧化或污染影響導電性 測試方法選擇
方法 | 適用場景 | 操作要點 | 四探針法 | 高精度測量(如鋰電材料) | 電流探針與電壓探針需間距一致34 | 平行圓盤法 | 松散粉末整體導電性評估 | 樣品需均勻填充電極間隙39 | 四端法 | 消除接觸電阻誤差(科研仲裁) | 電流端與電壓端嚴格分離 |
三、操作步驟(以四探針法為例) 裝樣 將粉末倒入測試模具腔體,刮平表面至與槽口齊平。 連接電極 紅色測試線接長柄電極,黑色接短柄電極(不分順序)。 參數設置 選擇量程(如10^-6~10^5Ω·cm)、電壓(1-10V)及測試時間(2-5秒)。 啟動測量 保持儀器水平,勻速啟動測試,實時記錄穩定讀數。 四、數據計算 電阻率公式: 松散狀態:ρ=10R(單位:Ω·cm,R為實測電阻)。 壓實狀態:需輸入樣品厚度/直徑,儀器自動計算。 五、注意事項 環境控制:溫度20-25℃、濕度40-60%,避免靜電干擾。 誤差控制:電壓測量誤差需≤±0.5%讀數+2字。 維護保養:測試后清潔電極,定期校準標準電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