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油價下跌近3%:增產預期主導市場情緒
歐佩克+八國會議增產信號明確
沙特、俄羅斯等八國計劃于9月將原油日產量提高54.7萬桶,此舉被視為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增產要求的回應,也是對全球市場份額的爭奪。此次增產是歐佩克+自2025年4月以來逐步退出220萬桶/日自愿減產計劃的一部分,標志著其政策從“限產保價”轉向“以量換價”。
供應過剩壓力加劇
歐佩克+內部數據顯示,若增產計劃持續至年底,全球原油市場可能面臨每日174萬桶的供應過剩。
美國頁巖油產量持續攀升,2025年日產量預計達1360萬桶,進一步抵消歐佩克+的減產努力。
委內瑞拉和伊朗(歐佩克成員國)的潛在供應恢復:美國可能放松對委內瑞拉石油出口的限制,預計下半年日均出口量增加20萬桶以上。
需求增長乏力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拖累石油需求。
美國關稅政策導致全球貿易成本上升,抑制原油消費。
二、歐美原油期貨凈漲3%:地緣政治風險抵消增產壓力
特朗普關稅威脅升級
對俄羅斯“二級關稅”風險:特朗普威脅對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征收100%關稅,若實施可能導致俄羅斯原油出口減少200-300萬桶/日,引發市場對供應短缺的恐慌。
對伊朗、委內瑞拉制裁加碼: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的限制已使其出口量從2024年的120萬桶/日降至80萬桶/日;委內瑞拉石油出口量較2024年下降30%,約50萬桶/日。
地緣沖突持續發酵
俄烏沖突升級:烏克蘭對俄羅斯空軍基地的無人機襲擊引發市場對供應鏈中斷的擔憂。
中東局勢緊張:伊朗核談判進展緩慢,美國對伊朗“極限施壓”政策可能進一步收緊供應。
市場避險情緒升溫
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規避風險,原油期貨的投機性空頭頭寸達到去年10月以來峰值,為油價反彈提供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