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原油市場受多重因素交織影響,利好與利空因素并存。
利好因素
美國對產油國制裁的延續
美國對伊朗、委內瑞拉等產油國的制裁政策持續收緊,限制了這些國家的原油出口能力。例如,伊朗因美國制裁導致的原油出口受阻,曾使市場擔憂每日30萬至40萬桶的供應缺口。盡管伊朗通過調整出口渠道部分緩解壓力,但制裁仍對其產能釋放形成長期壓制。此外,美國對委內瑞拉石油公司的制裁也導致其原油出口受阻,進一步減少了全球供應。
美國傳統消費旺季的支撐
北半球夏季(6-8月)是美國傳統的燃油消費旺季,煉廠開工率通常維持高位,汽油庫存顯著下降。高盛預測,三季度原油市場可能出現每日130萬桶的缺口,推動布倫特油價升至每桶86美元。美國能源部宣布補充戰略石油儲備的招標計劃(9月交付150萬桶,10-12月再交付450萬桶),也為油價提供了底部支撐。
利空因素
地緣局勢緩和
中東地緣沖突的階段性降溫顯著削弱了風險溢價。例如,伊朗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后,市場對霍爾木茲海峽運輸中斷的擔憂緩解,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單日暴跌超12%,回吐此前全部漲幅。盡管地緣風險未完全消除,但短期情緒主導的價格波動已大幅減弱。
OPEC+維持增產立場
OPEC+加速釋放增產信號,8個成員國在5-7月連續三個月增產41.1萬桶/日,遠高于計劃。若政策延續,第三季度全球原油市場或面臨約50萬桶/日的過剩壓力,供應端壓力顯著。
全球經濟欠佳抑制需求
貿易摩擦拖累需求:特朗普政府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導致全球貿易成本上升,企業投資和消費信心走弱,進而抑制原油需求增長。
市場展望
短期(三季度):消費旺季需求支撐與OPEC+增產預期形成雙向對沖,油價或維持區間震蕩。
